社保經辦窗口,一頭連著政策落地,一頭系著千家萬戶的“養老錢”“救命錢”,每一筆待遇發放都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期盼。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以作風轉變為突破口,推動服務從“管理者思維”向“服務者定位”轉變,以經辦作風的“小切口”做好民生服務的“大文章”,讓群眾在每一次社保服務中感受到關懷與溫度。
破冰:從“坐等上門”到“零距離服務”
“以前辦社保得跑好幾趟,現在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太貼心了!”家住玉泉區的張大爺腿腳不便,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認證服務小分隊”專程上門為他辦理社保待遇資格認證。這樣的場景,已成為全市社保服務的常態。
今年7月,自治區人社廳、財政廳發布2025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通知,市社保中心緊盯民生關切提速辦,僅用兩天就完成32萬退休職工待遇調整并完成足額發放,同步安排專人解答政策疑問、打印調待明細單,實現“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欠一分”。
為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市社保中心打造“青城社保心服務”品牌,將服務延伸至銀行網點、社區服務站以及公園、早市等,讓群眾實現“買菜順路辦社保”。同時,針對高齡、重病等特殊群體,建立“主動服務+兜底保障”機制,今年以來已提供上門認證200余人次;通過“線上流轉+線下協調”模式,做到“簡單問題當場解決、復雜問題及時轉辦、跨科室難題聯合攻堅”。據了解,12345接訴即辦工單量同比下降超50%,群眾真切感受到“門好進、事能辦、有人管”。
革新:刀刃向內破解“流程之困”
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材料多、跑腿頻的問題,市社保中心打出服務優化“組合拳”,即78項經辦流程在醒目位置上墻公開、38項高頻事項清單通過“青城人社”公眾號推送、成功接入DeepSeek平臺開啟7×24小時智能服務、并將養老保險退費等業務重新整合,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結”。
此外,社保服務更是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優化”,建立待遇領取資格預到期人員臺賬,以短信、電話的方式“點對點”提醒認證;實現7000多名退休人員待遇計算預發,變“群眾追問”為“提前告知”。
固本:清風正氣守護“養老錢”
社保基金安全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為此,市社保中心構建“技術+制度+監督”三重防線:全面取消線下受理,實行“一窗受理、全程留痕、隨機審核”,從源頭杜絕“人情保”,實現業務受理透明化;與稅務局、財政局、銀行定期對賬,積極推進“全國一本賬”系統建設,確保基金征繳、發放零誤差,做到基金管理精細化;針對巡察審計反饋問題實行“清單式整改”,對參保登記、待遇核發等關鍵環節開展動態稽核,將外部問題靶向整治與內部風險動態排查相結合,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又堵住新增風險漏洞,基金安全風險防控能力顯著提升,實行監督稽核常態化。
從“怕出問題”到“敢解難題”,從“政策灌輸”到“精準滴灌”,呼和浩特市社保中心不斷提升經辦服務水平,以貼心周到的服務贏得群眾滿意度的不斷攀升。(趙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