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唱響北疆”2025內蒙古民歌大會在烏海湖畔激情開唱。八方來客相聚于此,既為赴一場民歌的盛宴,也為親眼見證——打響“沙漠看海·中國烏海”文旅品牌的烏海究竟憑借怎樣的魅力,讓這場大型文化盛會連續四年鐘情于此,落地生根?
一場影響力廣泛的民歌盛會,在選址上從不只是簡單“落地”,更像是一場審慎而充滿期待的雙向奔赴。四年如一日,烏海能以穩健而充滿感染力的姿態,一再成為內蒙古民歌大會的東道主,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和底氣?
烏海的魅力,源于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和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唱響北疆”2025內蒙古民歌大會現場。(趙政宇 攝)
作為黃河進入內蒙古的首站,這里三沙交匯——烏蘭布和、庫布其與毛烏素在此相擁,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于此融合。作為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天南地北的建設者在此安家,43個民族和睦共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樣態。蒙古長調、短調,爬山調、漫瀚調、二人臺,寧夏花兒、陜北信天游……多元音韻在此落地生根、交錯生長,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深入基層,讓藝術的種子在民間不斷生發。
烏海,如同一座文化的熔爐,兼容并蓄、海納百川。這種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正與民歌所承載的人民性與多樣性不謀而合。加之濕地、沙漠、高山、湖泊并存的自然風貌,更為民歌創作提供了充沛的靈感。這一切,都讓烏海順理成章地成為民歌藝術綻放的理想舞臺。
連續四年成功承辦民歌大會,不僅源于烏海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依托于其堅實的服務保障能力與清晰的文化自覺。近年來,烏海依托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充分挖掘展示北疆文化時代價值中的“烏海基因”,系統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加大對外宣介力度,讓烏海的名氣愈發響亮。
數據顯示,2024年,烏海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3580場,惠及群眾260萬人次,同比增長14.3%;全景式沉浸歌舞劇《三線印記》成功首演;創作各類文藝作品800余件,116人次入展入選國家級、自治區級展賽——這些都是烏海文化活力的生動注腳。與此同時,近年來,環烏海湖馬拉松賽、國際帆板大賽、航空嘉年華、馬幫大會等大型活動的成功舉辦,也持續錘煉著烏海在活動組織、場地設施與公共服務方面的綜合能力。
更重要的是,烏海始終將民歌大會視為“藝術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活動期間通過惠民演出、群眾性文化活動,讓民歌真正走進街巷阡陌、融入百姓日常。市民的文化獲得感與參與熱情持續升溫,為民歌大會營造出濃厚而真誠的社會氛圍。這座曾經的“煤城”,正借助文化的力量,實現向“文旅之城”的華麗轉型。
四載相守,民歌大會已深深嵌入烏海的城市脈絡與發展圖景。它不再僅僅是一場文化活動,更成為烏海展示轉型成果、增強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窗口。大會期間,游客在聆聽天籟之音的同時,還能參與特色美食節、非遺產品展銷等配套活動,更能深度感受烏海湖的瀲滟、甘 德爾山的雄奇、沙漠的壯闊,收獲特色文旅體驗。
當古老的民歌再次響徹黃河之畔,我們聽到的,不只是草原的回響,更是一座城市與一項文化盛事共同成長的時代之音。
在這里,每個人都能遇見自己心中的那片歌海,那座城!(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