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瑪瑙手串制作課程的溫馨落幕,滿洲里市為期一個月的青年夜校集中月活動正式畫上句號。從文化傳承到技能習得,從創意實踐到社交互動,這場青年成長盛宴以多元課程為筆、以邊城情懷為墨,在夜色中勾勒出一幅青春與城市共成長的生動圖景。

8月20日晚7點,鹿遙DIY手工坊內暖意融融,柔和的暖光燈灑在原木長桌上,桌角擺放著幾盆綠植,為這場手工皂制作活動增添了幾分自然氣息。空氣中早早彌漫開淡淡的香氣——甜橙的清新、薰衣草的舒緩、玫瑰的馥郁,多種精油的味道在空間里交織,尚未動手便讓人卸下了一天的疲憊。
活動中,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手工皂的天然成分和溫和清潔的特性,讓參與者對制作手工皂有了基礎認知。隨后,大家根據個人喜好挑選精油與模具,開啟了充滿創意的手工之旅。現場共準備了透明色、乳白色兩種皂基,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者們自由調配顏色,將調好的皂液與心儀的精油混合后倒入模具,靜待皂液定型、脫模,一系列步驟有條不紊,充滿趣味。

“剛才的過程非常充實、快樂,無論是一起參與的小伙伴還是店里的指導小姐姐都特別好,會耐心提供幫助。”參與者王琮瑀分享道,言語中滿是愉悅。另一位參與者高佳也難掩興奮:“全程都特別開心,看著自己親手做的成品,成就感十足,也讓我的業余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了。”
經過耐心等待,一塊塊造型精美、色彩繽紛的手工皂新鮮出爐。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成果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他們掌握了手工皂制作技能,還為青年群體搭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在忙碌的生活中體驗到了手工制作的獨特魅力,收獲了知識與快樂。

8月22日晚的青年夜校瑪瑙手串制作課堂同樣吸引著不少年輕人的目光。課桌上,圓潤的藕荷色瑪瑙珠子靜靜排列,在燈光下流轉著柔和光暈,等待年輕的雙手賦予全新生命力。
課堂上,老師化身技藝引路人,從引針穿線的巧思到蛇結纏繞的訣竅,每個動作都帶著對瑪瑙的珍視。學員們專注地將藕荷色珠子串聯,指尖輕捻間,仿佛在觸摸滿洲里大地深處的歲月紋理。有人嘗試變換珠子排列順序,打造漸變效果;有的人還利用剩余材料精心制作了小掛鏈,讓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交織出獨特韻味。
“從小看著街邊琳瑯滿目的瑪瑙飾品長大,卻從未想過能親手制作。”學員趙冉舉起自己的作品,珠串在腕間搖曳生姿,“原來每顆珠子的色澤、紋理都獨一無二,就像我們這座城市,既有粗獷豪邁的草原氣質,又藏著細膩溫潤的匠心故事。親手串起它們時,突然理解了為什么老一輩人總說瑪瑙是‘會呼吸的石頭’”。

每一串手串都凝結著創作者的心意,學員們相互傳遞著手中的作品,贊嘆聲此起彼伏。在這個夜晚,青年們不僅收獲了親手制作的飾品,更在穿針引線間將對家鄉的熱愛、對傳統工藝的敬意,編織進了流光溢彩的珠串里。
據了解,本月的青年夜校集中月活動包括手工制作、文化體驗、技能提升等領域的15類課程、32節課次,累計328人次參與。豐富多彩的課程凝聚起青春力量,勾勒出邊城青年對充實生活的向往。讓背井離鄉的創業青年找到歸屬感,讓朝九晚五的職場人重拾生活熱情,讓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拓寬社交圈,生動詮釋團滿洲里市委“青年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的理念。
下一步,滿洲里青年夜校將繼續以青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活動形式,讓更多邊城青年在興趣培養中提升自我,在交流協作中凝聚共識,助力青年在邊城發展中綻放更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