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巴彥淖爾9月1日電(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薛來)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934號公告,烏拉特戈壁紅駝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成為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大家庭中的新成員,也是我國第六個雙峰駝品種。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保護和發掘地方特色畜禽品種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畜牧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資源支撐。
烏拉特戈壁紅駝主要分布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烏拉特中旗中蒙邊境一帶,是當地牧民長期選育的結晶。烏拉特戈壁紅駝在戈壁荒漠環境中繁衍生存數百年,不僅適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以耐粗飼、抗逆性強等特點著稱,駝奶營養價值高,肉質鮮美,駝絨更是優質的紡織原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據悉,為促進駱駝產業健康發展,農業農村部出臺《“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鼓勵內蒙古等省區開展雙峰駝、羊駝養殖,逐步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和生產水平,加快形成肉、乳、絨毛同步發展的全產業鏈。
新遺傳資源的認定,將有力推動烏拉特戈壁紅駝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同時,也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豐富我國畜禽種質基因庫,為應對未來畜牧業發展挑戰提供更多選擇。依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辦法》等相關規定,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將為其頒發新品種配套系證書。
我國有3000多年的養駝歷史,駱駝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合理利用荒漠和半荒漠草原、滿足民眾對特色畜產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內蒙古是我國駱駝存欄最多的省區之一,駱駝產業與農業、旅游、科技等行業融合發展,為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