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包鋼集團科技商務交流中心。

參觀東達山藝術區(市文聯提供)。
8月25日至28日,“京蒙協作文化交流演出——北京青年相聲節走進包頭”活動舉辦。來自北京的曲藝工作者們深入包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演一路聊,在實地走訪中深切感受包頭的城市脈動,在歡聲笑語中筑牢兩地的深厚情誼。
連日來,藝術家們的行程豐富而充實。他們不僅考察了記錄包頭歷史文脈的博物館、展現工業雄姿的包鋼和一機廠,還走訪了充滿人文氣息的包頭文學館以及東達山藝術區與石榴花開主題園區,全方位、多角度地閱讀包頭、理解包頭。
對于首次深度感受包頭的北京曲藝團相聲演員連旭而言,這幾日的所見所聞充滿了驚喜。“包頭值得我們再深入了解。”在連旭看來,這座城市的拼搏精神與百姓的樂觀務實,都是中國人骨子里的基因,將成為未來藝術創作的源泉。
在深入采風的同時,北京的藝術家們與包頭本土演員還為包頭市民帶來了兩場高水平的專場演出。演出現場氣氛火爆,掌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深耕相聲舞臺多年的大咖與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同臺,表演了包括鼓曲、相聲在內的多種曲藝形式,精湛的技藝和幽默的演繹征服了全場觀眾。首場演出結束后,一位資深相聲愛好者難掩激動:“沒想到能在家門口看到這么多名家表演,節奏和包袱都特別地道,聽得我心里敞亮!”
北京曲藝團藝術生產部主任、相聲演員張天雷是第一次來到包頭,他坦言此行徹底打破了他對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對于包頭的初始印象就是礦區和重工業城市,但其實包頭的文化屬性和城市建設非常亮眼,而且觀眾對曲藝接受度高,演出效果也遠超預期,觀眾反響非常好。”他表示,包頭濃厚的文化氣息和鮮明的城市氛圍出乎意料。張天雷還提到,在和包頭本土演員的交流中,他發現包頭本地的相聲社團發展得非常好,這從側面反映出包頭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他希望通過作品,把包頭這些“出乎意料的美好”傳遞出去,改變更多人的印象。
此外,雙方還組織了一場京包文藝交流座談會,就創作心得、市場培育、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采風、演出、座談,多元的形式為兩地文藝工作者創造了深度對話的機會。
本次活動的舉辦,是京蒙協作在文化領域的生動實踐。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表示,近年來,北京與內蒙古持續開展多方面合作,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談到,此次來到包頭,團隊一方面進行演出和采風,將文化送到北疆;另一方面也向內蒙古的同行學習,深切感受到了內蒙古觀眾的熱情。通過此次深入探討,雙方可以尋找到許多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文學藝術需要傳播與交流,才能發揮更大價值。包頭擁有很多寶貴的文化資源,在新時代,我們應當共同推進這些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攜手推動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文藝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馬新明說。 (鄧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