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摘辣椒。

油桃園喜獲豐收。
時下,在烏蘭淖爾鎮田野,到處可見忙碌的身影——
油綠的梨子壓彎了枝頭,柿子、玉米、油桃、西瓜、蜜瓜、葡萄也都陸續成熟,采摘的人們穿梭在其間,小心翼翼地把果實放入筐中,歡聲笑語隨微風蕩漾。
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在烏達區徐徐展開。
“這段時間電話就沒停過,都是訂瓜的!成熟的蜜瓜、西瓜在地里可不等人。”富民社區種植戶劉文珍一邊往車上搬西瓜一邊說。她剛到鎮上送完一車蜜瓜,又馬上準備30份西瓜訂單,“目前除了自己銷售,鎮、社區各級單位都幫我聯系賣瓜,有的是單位直接訂,有的是熱心人微信群接龍,銷售得很不錯。咱們本地瓜口感好、價格還低。”
種植戶賈和順也忙得腳不沾地。他種了12畝糖玉米,眼下只剩下不到3畝待售,還種了20多畝葡萄,馬上迎來大豐收。富民社區黨委書記雷亞軍特意趕來,幫他整理好11份玉米,準備帶回社區銷售。
鄉村要富,產業得旺。烏蘭淖爾鎮富民社區黨委通過“田埂埂議事會”廣泛征集民意,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種植辣椒。
“一開始大家積極性不高,怕種出來賣不出去。”雷亞軍回憶道。為此,社區黨委組織種植戶去巴彥淖爾市學習技術,還四處對接銷路。最后,由劉文珍經營的烏海市惠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站了出來,與農戶簽訂產銷協議,首批試種辣椒,以每公斤不低于2.4元的價格全收。
這下,種植戶的后顧之憂徹底沒了,想跟著種辣椒的人越來越多。2024年,這個辣椒種植項目帶動社區70畝辣椒規?;N植,每畝收入約4000元,還增加了50個臨時就業崗位。
“下一步,社區將推動合作社開發辣椒醬、泡椒等產品,申請地理標志認證,同時對接商超、電商平臺拓寬銷路。”雷亞軍說,社區還打算利用文明集市,培育“田埂經濟生態圈”,給全鎮的產業發展再加把勁。
澤園新村黨委則是通過村集體經濟打開致富路。2024年,澤園新村村集體經濟成功分紅162萬余元,為村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今年合作社聚焦一號地種植、農旅綜合體“名優特新”示范基地及黨員示范田三大項目,由集體統一種植、管理、包裝、銷售。這種模式讓村民既能安心當“股東”坐等分紅,又能騰出手來務工增收,實現增收。
今年3月22日澤園新村舉行的股權協議簽訂大會吸引了717人入股一號地種植項目,703人入股農旅項目,64人入股黨員示范田,入股總金額約200萬元。
今年6月,農旅項目的小柿子項目迎來豐收,在烏達區委、區政府及烏蘭淖爾鎮黨委、鎮政府的指導下,駐村第一書記崔國萍充分整合商務資源,帶領駐村工作隊為“農超直聯”牽線搭橋,通過“直供專區+訂單采購”相結合的方式,成功推動烏蘭淖爾鎮農產品在全市大型商超上架售賣,在全市4家超市開設了“烏蘭淖爾鎮澤園新村精品果蔬直供專區”,并與6戶種植戶形成穩定供銷關系。今年以來,共集中展銷柿子、吊瓜、葡萄等農產品1.5萬斤,助農增收10萬余元。
拓展銷路的觸角還伸向了“云端”。今年,澤園新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崔國萍組織電商助銷培訓,并帶領隊員化身“田間主播”,以進棚直播、現摘現嘗的沉浸式體驗為家鄉農產品代言,培養農戶主播3人,吸引市民到棚采摘1000余人次,助農增收10萬余元。澤園新村還推出“周五助銷計劃”,通過農產品助銷微信群,每周四發起團購接龍,周五統一分揀配送。這一“接龍+采摘+配送”的社區團購模式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購買,銷售農產品1萬余斤,助農增收8萬余元。截至目前,澤園新村共助農增收28萬余元。
從玉米到西瓜,從葡萄到柿子,烏達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果蔬產業致富路。通過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推廣現代化種植技術,烏達區讓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讓土地成為居民的“搖錢樹”,真正實現了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良性循環。(張麗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