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呼倫貝爾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守護綠色邊疆”行走的思政課活動,通過親歷講授、實地參觀、互動體驗等方式,統籌全市黨員干部群眾、青年、學生、武警官兵2000余人走進實景現場,在歷史深處感悟抗戰精神,在時代脈動中見證國家發展,在守望相助中體會民族團結,使思政教育與時代同行、與現實同向、與實踐同頻,實現鑄魂育人、立德樹人、后繼有人。
即日起,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守護綠色邊疆”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報道。用五篇故事串聯五段旅程,讓我們跟隨行走的腳步,記錄在天地間回響的初心誓言,捕捉在思考中迸發的奮進力量,在字里行間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標,明確前行的方向,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守正創新中實現思政課可持續發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綠色邊疆永葆生機。
八月的阿榮旗,青山疊翠,秋色初染,豐收的喜悅與歷史的回響在風中交織。一場以“傳承紅色基因 守護綠色邊疆”為核心的“行走的思政課”,正循著英雄足跡,踏遍自然脈絡,在這片英雄熱土與生態瑰寶上徐徐鋪展,讓紅色精神與綠色發展理念在行走中浸潤心靈、融入血脈。
王杰紀念館內,黨員領導干部群眾凝視著王杰烈士的遺物,聆聽著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誓言,淚水悄然滑落。那舍生取義的壯舉,早已化作永恒的精神坐標,鐫刻在每個人的心底。在這里,大家觸摸到了紅色血脈的滾燙溫度,更深刻體悟到今日安寧的來之不易。向陽峪鎮干部王爍說:“在參觀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我將努力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王杰精神繼續傳承下去,砥礪前行,發光發熱。”


入秋后的水稻田,是大地譜寫的最飽滿詩篇。行走的思政課小分隊繼而走進新發朝鮮族鄉民俗館,濃郁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一件件精美的民俗展品,承載著各族人民的智慧與情懷,也見證了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和睦相處、攜手共進的歲月。民族文化的交融,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河,滋養著邊疆的穩定與繁榮,讓大家深刻感受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邊疆發展的堅實基石。


生態是阿榮旗的寶貴財富。走進阿榮旗柞蠶文化體驗中心,一股自然的清新氣息縈繞身旁。作為內蒙古最大的柞蠶基地,阿榮旗柞蠶產業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充滿奮斗與智慧的綠色史詩。從最初的摸索嘗試到如今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當地人勤勞的汗水與創新的智慧。這綠色,不僅是阿榮旗生態的底色,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與未來。阿榮旗市民張海霞不無感慨地說,如今生活在阿榮旗,我們特別幸福,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營造良好舒適的環境。

追尋英雄足跡,精神代代相傳。小分隊沿著抗聯路前行,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先烈的鮮血,耳邊仿佛回蕩著沖鋒的號角與不屈的吶喊。在高禹民烈士墓前,小分隊成員們獻上鮮花,鞠躬致敬。那矗立的墓碑,是英雄不朽的豐碑,無聲訴說著抗聯戰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日寇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在抗聯英雄園內,小畫家們齊聚一堂,執畫筆、繪長卷,將抗日勝利的壯麗場景與對英雄的崇敬之情盡情揮灑于百米畫布之上。那鮮艷的色彩,是對英雄的禮贊;那生動的畫面,是對歷史的銘記。八十載風雨兼程,抗日勝利的榮光永遠閃耀。孩子們用純真的畫筆定格紅色記憶,讓紅色基因在代代相傳中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阿榮旗學生里靜菡動情地說,“抗聯將士用熱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會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增長本領,不辜負先烈們的犧牲與守護。”


文化鑄魂,藝術賦能。一場以“傳承紅色基因 守護綠色邊疆”為主題的思政課文藝展演拉開帷幕。悠揚的歌聲,是對英雄的深情歌頌;動人的舞姿,是對美麗邊疆的無限熱愛。朗誦、歌曲、舞蹈······每一個節目都飽含著赤誠與深情,仿佛在與波瀾壯闊的歷史對話,與日新月異的時代共鳴。新時代的阿榮青年,正以鏗鏘的聲音回應歷史的深情召喚,用滾燙的詩行告白這片哺育他們成長的熱土。


“課堂上,我們認真學習,將來用知識建設國家。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人多給一份溫暖,像戰士們守衛國家一樣守護身邊的溫暖。我認為把紅色精神藏在心里,放在實際行動上,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阿榮旗第五小學學生韓佳宸眼神堅定深情表達。
行走的思政課,是感悟,是洗禮,更是力量的凝聚。小分隊行走在阿榮旗的大地上,在紅色遺址中觸摸歷史溫度,在綠水青山間感受生態魅力,更在“賡續星火志”的深刻共鳴中,明確了“奮筆書華章”的時代方向。帶著這份行走中汲取的深情與感動、智慧與力量,奮筆書寫屬于新時代的壯麗華章,讓紅色的火種在北疆大地永遠燃燒,讓綠色的邊疆更加秀美繁榮。(王絲媛 王楠 徐守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