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8月29日訊(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張慧玲)8月29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將于9月16日至17日在鄂爾多斯市舉辦,主題為“科學治沙 綠色發展”。
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辦,同時繼續邀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主辦,由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承辦。論壇設置開閉幕式、“科學防治荒漠化”1個主旨論壇,“草原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和“土地友好型商業發展”2個專題論壇,新增“科技賦能 綜合治理”院士論壇,還將實地組織參觀庫布其沙漠光伏治沙、以路治沙、鎖邊林建設、孔兌治理等治理模式,向大家全方位展示中國荒漠化防治新經驗、新模式、新成效。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作為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國際論壇,自2007年創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十八年來論壇始終聚焦荒漠化防治和綠色經濟發展這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課題,推動達成了“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讓荒漠造福人類”等重要共識,促成了多項雙邊、多邊合作倡議和協議,開展了“沙特百億棵樹灌木種質工程和立體光伏治沙工程”等國際合作項目,推廣了微創氣流植樹、草方格固沙等技術模式。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已經成為展示我國荒漠化防治成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和平臺。
據介紹,中國的荒漠化防治憑借堅持科學謀劃、加強統籌協調、持續科技賦能、創新治理模式、嚴控工程質量等亮點吸引了世界目光。包括統籌利用非常規水,推行節水造林技術,選用耐干旱瘠薄、抗風沙樹種草種,科學配置植被;推廣應用壓沙固沙、灌木平茬、無人機飛播、造林機器人等機械和智能化設備,提高治理效能;探索“板上發電、板下種植(養殖)”的“光伏+治沙”模式,新能源開發、生態修復與沙產業發展“一舉多得”;實施“以路治沙”,修建穿沙公路,分割治理沙地,帶動沙區群眾致富。
內蒙古是我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御沙塵暴的主防線。內蒙古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績,為本屆論壇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經驗交流提供了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案。在“三北”工程攻堅戰中,內蒙古聚焦阻沙入黃,推動黃河兩岸620公里林草帶全線貫通,從庫布其沙漠到黃河構筑起鎖邊林草帶、防風綠化帶、光伏治沙帶、攔沙淤地壩“四道防線”,入黃泥沙量由過去每年2700萬噸減少到400萬噸;聚焦阻沙入京,實施“滅黃”行動,2024年興安盟境內6萬畝裸露沙地全部殲滅;聚焦阻沙南侵,建設巴丹吉林、騰格里沙漠鎖邊林草帶360.9公里,基本遏制兩大沙漠“握手”態勢,風沙入侵河西走廊和賀蘭山生態廊道態勢明顯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