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風景向前行
2025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側記
晨光漫過西遼河,草原明珠韻自悠。
8月27日至28日,2025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如期舉行。在古榆婆娑的草原、在紅色基因浸潤的土地、在非遺技藝綻放的工坊,大家觸摸著這座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動實踐,詩與遠方在這里完成最動人的和鳴。
在開魯縣麥新紅色文化主題景區,《大刀進行曲》的旋律仿佛從時光深處傳來。作為國家3A級景區,這里以科技音樂展館、舊居情景劇等沉浸式體驗,讓革命音樂家麥新的故事可觸可感。游客在入黨宣誓浮雕前駐足時,紅色基因已悄然完成跨越時空的傳遞。
科左中旗珠日河疏林草原露營地的午后,風穿古榆,送來悠遠牧歌。這座曾閑置的營地,在4753萬元鄉村振興資金激活下,化身為疏林草原的最美畫卷。30間客房、8個蒙古包餐廳、容納千人的露營區,可滿足多樣需求。旅拍婚紗照定格最美疏林草原,牧民體驗區銅壺煮茶韻味悠長,篝火廣場激情澎湃……既盤活閑置資產,更點亮鄉村振興的文旅路徑。

鳥瞰珠日河疏林草原露營地
從珠日河的草原風情到各地的特色實踐,開魯縣、科爾沁區、開發區、科左中旗正以差異化發展勾勒文旅融合的斑斕圖景,每一處探索都彰顯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層邏輯。
開魯縣文旅產業特色鮮明,以紅色文化為魂、綠色生態為基,優化4條精品旅游線路,串聯67處景區景點,推動紅色研學與生態旅游融合,產業發展邁新步。

開魯縣大榆樹古榆農業生態園一角
科左中旗注重基礎建設,哈民遺址博物館創成自治區級研學基地,珠日河露營地盤活閑置資源,全旗4A級景區達3個,發展根基更堅實。

孟憲東等在科左中旗哈民考古遺址公園觀摩
科爾沁區和開發區積極“補課趕隊”,在周末游、周邊游上求突破,在體驗式經濟、沉浸式項目上謀創新,階段性增加了有分量的文旅產品供給。

演員們在科爾沁天驕牧野農文旅融合示范區表演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議。“通過參觀,看到了兄弟旗縣區的科學規劃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特質。我們將借鑒經驗,扎實做好文旅產業,讓其更有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扎魯特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凌浩說。
這些生動實踐的背后,是通遼文旅產業近年來厚積薄發的堅實足跡。回溯發展歷程,2022年第一次全市文旅大會上,我市便錨定了清晰方向。
回溯到2022年,在第一次全市文旅大會上,我市明確了建設“兩區一地一市”的總體目標,也定下了集中打造“四個基地”的主攻方向。從那時起,三年時間里,全市文旅產業一步步穩扎穩打,不僅實現了整體的平穩起勢,更在多個領域迎來了亮眼的局部突破。
游客數量的變化最能直觀感受這份成長:三年前,全年接待游客720萬人次,如今已經攀升到2122萬,足足增長了194%;國內旅游總花費也跟著水漲船高,從77億元提升至275億元,增幅達到257%,文旅市場的活力肉眼可見。
設施升級同樣不甘落后。這三年里,A級景區從23個增加到37個,等級營地也從最初的1個發展到6個,其中高等級營地的數量不僅在全區拔得頭籌,放到全國也能排進前列。
當開發區西遼河影視文創基地劇組收工,晚霞為這座城市披上金色紗衣。通遼的文旅故事,不止于風景鋪陳,更在于文化與旅游的雙向奔赴。
一路風景向前行。通遼正以融合創新為筆,在科爾沁大地上書寫更加動人的詩與遠方。
評論:持續發力 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通過現場觀摩與工作部署的雙重發力,持續營造重視文旅、狠抓文旅的濃厚氛圍,推動全市文旅產業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通過連續四年的“以會促建”,我市有效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和市場復蘇:2022—2024年間,全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從720萬增至2122萬、增長194%;國內旅游總花費從77億元提升至275億元、增長257%。實踐證明,市委、市政府發展文旅產業的方向思路是對頭的、目標任務是正確的、政策措施是有效的,要一以貫之、深入落實。
高質量推動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必須充分認清行業演變態勢、把握行業發展規律、了解行業發展環境,要重點從夯實產業基礎、豐富產品體驗、推動區域協作、擦亮“悅來通遼”品牌四方面持續發力,切實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實效性。
文旅產業前途美好、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全市上下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抓住歷史機遇,順應時代需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真抓實干,不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現代化通遼建設賦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