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科左后旗馬鞍廣場,華燈璀璨,人流如織。這里早已超越傳統廣場的單一功能,在科左后旗文明實踐“平臺+”工程的深度賦能下,化身為集思想引領、文化滋養、經濟激活、民心凝聚于一體的綜合型文明實踐陣地,成為科左后旗活力迸發的新地標。
“平臺+”文化盛宴,點亮精神家園。8月的馬鞍廣場,是永不落幕的文化大舞臺。“從英雄故里看中國”群眾性文化系列活動在此上演,22個單位歷時29天,非遺展演、紅色歌舞、情景劇等500余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為居民奉上豐盛的暑期文化大餐。特別是“紅歌嘹亮·唱響北疆”群眾性歌詠大賽,26支隊伍、1300余人激情開唱。參賽隊伍精心選唱了《歌唱祖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等經典曲目,在激昂旋律與創新編排的融合下,讓紅色基因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提升了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平臺+”價值引領,傳遞時代新風。廣場不僅是歡樂的海洋,更是文明的課堂。“非遺瑰寶 綻放新韻”展演將非遺傳承與文明實踐相融合。好來寶《破除陳規陋習共樹文明新風》 《移風易俗 人人有責》等節目倡導文明新風,安代舞《民族團結一家親》生動詮釋了民族大團結的深刻內涵。一場穿越千年的中式婚禮秀,以“禮”為橋,傳遞“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美德。文獻展、美術作品展、現場臨摹等活動,讓居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覺成為傳承者與守護者。
“平臺+”經濟活力,賦能美好生活。馬鞍廣場的“熱力”更直接轉化為消費的“活力”。“活力盛夏·樂享全城”活動設置48個攤位,單日吸引超4萬人次,銷售額達20余萬元,科左后旗本地小龍蝦等農特產品廣受歡迎,生動詮釋了“以水富民”的鄉村振興圖景。合唱節、小龍蝦美食節、中蒙俄進出口貿易博覽會等活動,以創新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模式,為科左后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讓文明實踐結出惠及民生的碩果。
科左后旗實施文明實踐“平臺+”工程,通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平臺載體,采用“平臺+服務”模式開展的綜合性文明實踐活動,“平臺+宣講”“平臺+文藝”等文明實踐活動,累計開展1200余場次,實現陣地共建、活動共聯、隊伍共育,為科左后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朝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