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清晨4時,天色未明,海勃灣區千里山鎮團結新村一棟設施農業大棚內已是一片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種植戶呂亞梅和她的丈夫正在自家大棚中有序地采摘、分揀、裝箱。一壟壟水果柿子長勢喜人,或鮮紅或青翠的果實掛在植株上,晶瑩飽滿,格外誘人。
“我們的柿子趕的是‘早高峰’!過去起早趕集擺攤,菜價低又不穩定。如今改種村里推薦的草莓柿子、黃柿子這些特色品種,不僅價錢上來了,銷路更不用愁!”呂亞梅笑容滿面地說道。她口中的水果柿子因品質好、口感佳,不僅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還通過冷鏈運輸直接進入超市專柜,價格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這一轉變緣于團結新村持續推進的農業產業化與供應鏈整合舉措。村黨支部書記高培龍介紹,為了解決應季蔬菜出村難、保鮮難的問題,村里盤活了閑置的冷庫,整合了54戶大棚種植戶資源,并在10家商超設立專柜,實現“清晨采摘、5小時直達”。
“時間就是品質,更是效益。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整體物流效率,還為4名困難群眾提供了固定崗位。”高培龍補充道,“僅上半年,我們的蔬菜銷售量就達1.59萬公斤,銷售額突破10萬元。這不僅盤活了村集體經濟,更重要的是讓農戶的腰包鼓起來了。”
產業優化升級持續為村莊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全村已培育35戶采摘示范戶,引進高附加值水果品種,銷售單價有所提升。村里還聯合農技部門定期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推廣綠色栽培技術,確保農產品品質。年前推出的精品蔬菜禮盒熱銷1000多箱,銷售額達9.46萬元,同時給困難群眾提供了10個臨時崗位,人均增收近2000元。
著眼于長遠發展,團結新村還投入380萬元銜接資金,與龍頭企業合作興建葡萄干加工廠。該項目年固定分紅15萬元,同步吸納50余名農區居民參與生產,總計增加務工收入近50萬元。高培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拓展“農業+旅游”模式,推動觀光采摘、農事體驗和農家餐飲等多業態融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讓村民在多元經營中共享發展紅利。
如今,團結新村已實施集體經濟項目11個,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溫室大棚總數達1215棟。通過延伸產業鏈推動農業與旅游、加工深度融合,團結新村正持續創造多層次就業場景。村里還定期舉辦采摘節、農事體驗等活動,吸引周邊居民前來觀光旅游,帶動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
“周末村里游客特別多,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摘桃子、西紅柿,大棚里特別熱鬧!”呂亞梅笑著說。如今,她的大棚不僅是生產基地,也成了游客體驗農趣、感受鄉村活力的熱門打卡地。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團結新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