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漫步通遼,花紅柳綠,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公共秩序井然有序,志愿服務溫暖人心,文明之花在這座城市處處綻放。尤其是八月中旬開展的“文明新風進萬家”全市農村牧區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活動,更是將文明新風吹遍科爾沁大地,讓通遼城野煥發出全新的文明風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12日、14日、15日,中共通遼市委宣傳部、通遼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文明新風進萬家”全市農村牧區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活動先后來到扎魯特旗、科爾沁區、奈曼旗三地。以文化人、以藝通心,文化盛宴攜帶文明樂章在北部、中部、南部三個區域奏響,同步推動通遼全境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生動傳播移風易俗理念,引導廣大農牧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今年的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活動創新形式,以文藝賦能文明理念傳播。“文藝+宣講”,北部片區的扎魯特旗演出現場,詼諧幽默的小品《咱家有喜》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喜事喜辦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再一步一步在笑料間演繹普通人如何完成從“攀比辦宴席”到“簡樸辦喜事”的思想和行動上的轉變。奈曼旗“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的駐村干部改編歌曲《月亮翻過小山坡》悠悠唱起,熟悉的旋律唱出了以文明創建引領文明鄉風的涵養化育……“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原創節目更具感染力,這樣的創新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讓劉玉翠為代表的現場觀眾看得進去,入得心中。“今天這場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真是越看越有滋味!看完我覺得這些新風氣不是喊口號,真能落到實處,它讓咱老百姓日子過得更輕松、更舒心。希望以后能夠多一點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都學學這些好做法!”

如何繪就一幅“文明浸潤城鄉、新風溫暖萬家”的生動畫卷,除了積極動員百姓投入到傳播文明新風的行列當中之外,干群攜手,分工合作更能凝聚出共同參與的精神文明建設全民行動。本次巡演活動期間,各片區烏蘭牧騎文藝骨干發揮專業優勢,精心編排《移風易俗新十條》等原創節目;基層黨員干部化身“政策宣講員”,將移風易俗內容融入快板、好來寶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當地群眾更是以身邊人演身邊事,用質樸的表演講述“高價彩禮變新風”“厚養薄葬顯孝心”等動人故事。“專業演員+黨員干部+普通群眾”演出模式,保證了匯演的文藝屬性與宣傳效能。“擁抱簡約適度、科學文明,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們生活品質的內在需求。此次活動能讓更多人從自身做起,從小家做起,以無數個‘小切口’的文明實踐,共同描繪出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文明畫卷。”奈曼旗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王浩然表示。

跨區域聯動的文化實踐除了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主承辦方還充分利用人員聚集效果,在活動間隙推出“板凳微宣講”,用聊家常的方式解讀移風易俗政策。有獎問答環節圍繞村規民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引得觀眾爭相參與。寓教于樂的靈活形式,巧妙地將文明理念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輕松氛圍中,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理念在互動中入腦入心,真正實現文明新風從臺上傳遞到臺下,從理念倡導走向生動實踐。
據統計,本次巡演活動覆蓋農牧民群眾超萬人次,許多觀眾表示“節目演的就是身邊事,道理易懂又暖心”。下一步,通遼市將持續深化移風易俗行動,創新推出更多“文藝+”模式,以文化人,以藝引導,讓移風易俗的種子在全市廣大農牧民心中生根發芽,助推文明新風尚在農村牧區廣泛傳播、扎根生長。
記者 李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