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在全區率先解決
草原過牧問題
率先建設生態安全屏障
“一張圖”“一張網”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呼倫貝爾主動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大生態”轉型升級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治理新途徑,率先在全區建設生態安全屏障“一張圖”“一張網”。

“一張圖”:高精度全域生態“數字地圖”,讓呼倫貝爾生態家底“一目了然”。這是以衛星遙感影像為底圖,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深度整合全市自然生態、環境質量、重點任務及精準畫像等基礎數據,實現全市環境風險點、環境敏感點、問題清單、排污單位信息的分類標注和精準落圖。
“一張網”:有了全域“一張圖”的堅實支撐,集“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自然要素為一體、涵蓋生態領域重點任務,并覆蓋林草沙濕耕生態保護與修復、水氣土固廢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監測、執法、監督、整改重點工作的“一張網”便精準構建起全要素、全方位、全領域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管理新模式。

“一張圖”“一張網”體系通過規范執法、強化監督發揮效能。呼倫貝爾市建立了生態損害賠償、草原過牧等7個執法協同機制,并與呼倫貝爾市人大、政協、紀委監委等部門建立監督貫通,連通呼倫貝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載入自治區黨委監督貫通協調平臺數據,執法事項、流程、標準在平臺上清晰固化,執法行為被置于“陽光”下全程留痕,為法治呼倫貝爾構筑了堅實數字防線。

作為中俄蒙三國交界地,“一張圖”“一張網”的監管優勢更是從一地擴大到一域,為與俄蒙鄰接地區開展聯合監測、信息共享、協同保護提供強大工具。同時,呼倫貝爾市加強與黑龍江省毗鄰地區、興安盟及大企業的全面合作,初步實現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共治、執法監督協同聯動,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森林蓄積量與健康狀態、濕地水域變化、重點野生物種活動蹤跡······這些來自呼倫貝爾生態最前沿的寶貴數據,通過標準化接口,正源源不斷匯入自治區級生態監測評估大平臺。自治區有關部門可實時掌握呼倫貝爾生態保護第一線真實狀況,為全區生態決策提供最鮮活依據。

“一張圖”實現生態家底的全要素、全方位、全領域數字化呈現。“一張網”實現各相關部門重要節點監測、監控等數據資源共享,實現執法和監督工作整合聯通,一網覆蓋。
“一張圖”“一張網”是深度集成應急指揮、城市管理、生態監管、公共服務等核心功能的智能化“城市大腦”,是全要素、全方位、全領域的“天空地”一體化監管體系。生態治理從“單兵作戰”向“協同共治”跨越式轉變,實現“一圖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的高效協同聯動。

呼倫貝爾“一張圖”“一張網”的實踐,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技術變革,更是生態治理理念的躍遷。它以數據為血脈,以平臺為筋骨,以協同為經絡,在遼闊的地域織就了一張感知靈敏、反應迅捷、處置高效、監督有力的智慧治理之網,為全區“大生態”監管格局提供基層實踐、探索,更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走在前、作表率和打造美麗內蒙古建設的呼倫貝爾樣板。(張梁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