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改革舉措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激勵與約束并重是增強制度執行力的必由之路,要健全黨內監督制度體系,強化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硬約束;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優化激發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軟環境
●以系統思維構建嚴密制度體系,以嚴實作風狠抓制度執行,以科學方法優化制度效能,以創新精神推動制度發展,用制度把黨鍛造成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歷史進程的時代背景,黨的建設領域仍存在制度體系系統性協同性不足、制度執行力層層遞減、制度效能轉化機制不夠通暢等深層次矛盾,唯有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改革舉措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構建系統集成、權威高效的制度體系
黨的制度建設水平決定黨的建設質量,黨的建設質量直接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
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通過制度明確黨的領導的范圍、方式和責任。要細化發揮黨委(黨組)在同級各種組織中領導核心作用的具體機制,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必須健全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建立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完善黨領導基層治理的制度體系,推動落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制度,把黨的領導延伸到基層。必須著力強化頂層設計,堅持“于法周延、于事簡便”原則,對現有制度進行系統梳理、科學評估和動態優化,編織一張經緯有序、疏密有度的制度之網,確保管黨治黨制度覆蓋全面、邏輯嚴密、操作性強。
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筑牢黨的執政根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必須通過制度建設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要健全基層黨組織設置制度,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優化組織設置方式,針對新業態、新領域、新就業群體特點,推動在產業鏈、商圈、網絡平臺等建立黨組織;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規范村(居)務公開、議事決策等制度,讓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群眾中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要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制度,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不斷提高組織生活質量;要堅持規范與活力并重的原則,健全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制度,著力構建覆蓋黨員教育管理全鏈條的閉環管理制度體系。
完善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制度執行機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激勵與約束并重是增強制度執行力的必由之路。
健全黨內監督制度體系,強化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硬約束。要完善黨內監督體系,貫通各類監督力量,形成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媒體輿論監督相結合的工作格局;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機制,聚焦“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規范領導干部用權行為,防止權力濫用;要完善巡視巡察制度,深化政治巡視,強化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讓巡視巡察成為利劍。建立制度執行監督機制,把制度執行情況納入黨建考核和巡視巡察范圍,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的制度執行責任體系。明確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特別是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將制度執行情況納入黨建考核核心指標;堅持日常督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監督精準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堅決破除破窗效應。唯有以釘釘子精神壓實執行鏈條,方能將制度優勢真正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強化制度意識,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讓黨員干部在陽光下用權,確保制度執行不打折扣、不搞變通。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優化激發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軟環境。干部隊伍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力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關系用人導向和干事氛圍。要堅持政治標準、注重實績實效,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嚴管和厚愛相結合等原則,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硬約束的同時,完善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待遇保障等正向激勵制度,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綜合運用表彰獎勵、政治關懷、典型宣傳等精神激勵方式,績效獎勵、福利保障改善等物質激勵方式,晉升任用、培訓深造等發展激勵方式,談心談話和容錯糾錯等關懷激勵方式,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精準化的干部人事制度體系。干部選拔任用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注重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改革攻堅的主陣地、鄉村振興的第一線等考察識別干部。健全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實行分類考核、精準考核,讓干得好的受激勵、干得差的受鞭策;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制度,聚焦履職需求開展精準培訓,提升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細化免責情形和操作流程,明確容錯界限和程序,為銳意改革者卸下包袱,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這種剛柔并濟的制度設計,旨在營造既紀律嚴明又充滿活力的黨內政治生態,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制度框架內放心放手干事創業。
鍛造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制度更新能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寫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均需依靠制度來規范與保障。唯有保持制度體系動態更新的敏銳性與主動性,黨的建設制度方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以系統思維推動黨的建設制度更新。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制度制定與執行相統一,避免碎片化、形式化,確保改革形成閉環、取得長效。要注重制度配套與系統集成,黨的建設制度彼此關聯、相互支撐,不能單兵突進。例如,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需要與考核評價、激勵約束、容錯糾錯等制度銜接,避免“選出來卻用不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制度要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領域制度協同,防止“黨建與業務兩張皮”。要加強制度的系統性審查,清理過時制度、完善現有制度、補充急需制度,形成前后銜接、左右聯動、上下配套的制度體系。
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更新。要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既保持中央統籌規劃的戰略定力,又尊重地方首創精神。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逐步推開成熟做法,避免一刀切帶來的負面影響。既要立足全局制定科學的制度框架,明確改革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時間表,又要鼓勵基層結合實際創新實踐。要及時總結基層的成功經驗,將成熟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形成“實踐—制度—實踐”的良性循環。要將法治思維貫穿全過程,所有改革措施都要于法有據,維護黨內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對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做法予以堅持和完善,對不合時宜的規定及時清理廢止。尤為重要的是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抓重點難點問題的制度,通過建立臺賬管理、定期督查通報等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們要以系統思維構建嚴密制度體系,以嚴實作風狠抓制度執行,以科學方法優化制度效能,以創新精神推動制度發展,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提升制度效能,用制度把黨鍛造成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制度革新之犁深耕于時代沃土,必將孕育出黨永續發展的生命之樹,撐起民族復興的廣闊天空。(作者:李一吉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