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勞動關系中,工會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下,工會工作面臨者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堅持“三心”——真心、細心、匠心,才能精準地滿足職工需求,為職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真正成為職工信賴的“娘家人”。
真心是工會服務的底色。職工群眾關心的事、操心的事就是工會服務工作的方向。進入新時代,工會要適應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職工同頻共振,了解職工的疾苦與歡樂,為廣大職工提供具有工會特點的普惠性、常態性、精準性服務,切實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職工。
細心是工會服務的基石。基層工會干部要不斷探索服務新模式,特別是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農民工、城市困難職工等群體,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不同崗位的職工需求,例如美團外賣、快遞員等更多的是需要休息、充電的地方,環衛工人更多的是需要遮護場所等,工會通過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把服務職工工作做得更具體更扎實更溫暖。
匠心是工會服務的動力。工會服務的生命力,不在于形式上的“標新立異”,而在于能否以“用戶視角”穿透表象,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職工生活工作的毛細血管。在組織職工技能培訓時,不再限于傳統模式或者傳統行業,應在新興行業中開展,借助于新媒體、新技術更好地做好宣傳,讓培訓更具有吸引力;在開展文體活動時,應把握當代青年職工喜愛的有趣項目,從而更好地激發職工參與熱情。這種“按需上菜”的服務模式,讓服務更懂職工、更有溫度、更有成效。
最好的服務,是讓你感受不到服務的存在,卻時刻被溫暖包圍。新征程召喚工會組織新作為,用“三心”解鎖工會服務新密碼,致力構建一種讓職工“近者悅、遠者來”的良性生態,讓幸福成為基層工會最溫暖的底色。(文/包麗娜 通遼市委網信辦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