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因“狗血”劇情引發爭議的短劇行業,近期微短劇《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1胎99子”的離譜劇情,受到觀眾吐槽。該劇不僅明顯違反生活常識,連參演演員都承認“太癲了”。但獵奇劇情為該劇贏得“潑天”流量,最終因內容過于荒誕而被緊急下架。
近年來,微短劇以其短小精悍、節奏明快的特點,迅速在大眾休閑娛樂的碎片化時間里占據一席之地。《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這一龐大的市場,不僅為影視制作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微短劇在收割流量的同時,也伴隨著“成長的煩惱”。與傳統影視劇相比,一些微短劇制作門檻低、周期短、成本低,其結果就是劇情低俗、演員演技生硬、情節缺乏邏輯、節奏混亂不堪。這種只追求數量和速度、忽視質量的做法,嚴重損害了微短劇行業的口碑和形象。“1胎99子”這種脫離現實、毫無邏輯的設定絕非個例。當下許多短劇,為博眼球,熱衷于炮制各種獵奇情節——從霸道總裁動輒豪擲數億“零花錢”給平凡女孩,到穿越古代成為超級英雄輕松改寫歷史,充斥著劇情懸浮、三觀扭曲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無法為觀眾提供正向價值,還可能誤導觀眾,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使其對現實世界產生錯誤認知,影響健康價值觀的形成。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短劇“短”在時長,而非品質,更非價值。在生活節奏碎片化的時代,觀眾對“短平快”娛樂的需求真實存在。短劇行業的破局之路在于該行業應該重拾“文火慢燉”的創作自覺。制作方應掙脫獵奇劇本的枷鎖,摒棄“賺快錢”的浮躁心態,回歸內容創作的初心,用心打磨劇本,深入生活挖掘素材,關注社會現實和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并加大對制作環節的投入,提升演員演技、優化拍攝場景和后期制作,以高質量的作品贏得觀眾認可。同時,平臺和職能部門加強監管,短劇行業才不會因為“怪胎”太多,夭折在粗放發展的路上。
通過多方合力,微短劇在確保質量的同時也掙得了流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影視文化領域的一股清流。(文/白婷婷 通遼市委網信辦推薦)